吕树铮:别总说心梗无征兆,心脏在求救你根本没在意
《子琳为您读健康》第159期
撰文/资深医疗媒体人 子琳
指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君:“主人,我快撑不住了”
先给大家讲两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今天一大早我爸接到了个电话,让他赶紧去趟医院,说好朋友老刘快不行了。我爸刚出门几分钟又接到电话,说别来了人送太平间了。从发病到人没就短短的几分钟。我爸的好朋友老刘就因为心梗发作去世了。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一个星期就是老刘的60岁大寿,前几天他还在感慨终于到60岁可以开始领退休金享受养老。还和我爸约定生日那天吃饭庆祝60大寿,没想到今天却死在了去办理退休金手续的路上。
其实前两天老刘曾经提起最近这两天胸口和后背有针扎样疼,还伴有大汗淋漓的感觉。当时大家都劝他赶紧到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心脏的问题,但他一直坚持说没事,等过完生日再去看。
此事让我想起半个月前一个朋友的经历。那天一早朋友给打电话,说他老爸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胸痛,总是一阵一阵的持续到现在。但其他症状都没有,看起来还算正常。问我像不像心梗,用不用带他去医院。当我听说他老爸有糖尿病时,果断的劝他赶紧带老爸去医院,直奔急诊别含糊。谁知到了医院做了造影,马上就被确诊为心梗,而且心脏的冠状动脉已经堵了99%,医生立即为他进行了支架介入治疗。全家人都吓出一身冷汗,太险了!但和我老爸的朋友比起来,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老人家现在早已康复出院。
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使我们看出虽然两位年纪相仿的人都得了心梗,但却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结果。原因是一个在意了心脏发出的警告,一个是根本没有在意。所以,别总说心梗毫无征兆,关键是心脏发出的警报你在意了吗?
出现了怎样的胸痛可能是心梗?
吕树铮教授是国内最早做支架介入治疗的先驱,北京安贞医院大内科主任,心内科首席专家,60多岁的年纪还奋战在临床一线救治心梗患者。吕树铮教授说,胸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大体分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两大类,今天我们主要就来说说致命性胸痛中的心绞痛。什么样的症状和感觉才能判断是心绞痛发作了。
判断依据1:根据疼痛部位判断
吕树铮教授说,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阵发性,也就是突然发生的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方,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有的患者会觉得是牙疼、胃疼。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这种患者通常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疼痛的部位到底在哪里。所以,老刘的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心绞痛发作,那时如果到医院及时检查治疗,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悲剧。
判断依据2:根据发作诱因
吕树铮教授说,通常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吸烟等诱因。因为身体在剧烈的时候,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狭窄不能满足供血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相对的缺血,就可能发生心绞痛。
判断依据3:根据发作时间长短
心绞痛的发作往往是阵发性的,大多数人可能三五分钟就过去了,一次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心脏缺血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超过20分钟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疑似心绞痛应该怎么做?
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的时候,冠状动脉都已经堵到什么程度了?吕树铮教授说,在运动中发作心绞痛,一般冠状动脉狭窄已经达到了70%以上。当运动量减小或静止不动时依旧发作的胸痛,表明冠状动脉的狭窄更加严重,估计达到了70%以上。
最危险的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会引起痛觉神经迟钝,当心脏缺血的时候就可能没有胸痛这样的预警。吕树铮教授说,疑似心梗首先要立刻平躺,并请身边人迅速拨打120。
那么在急救车之前这段时间做些什么可以帮助救命?吕树铮教授说,大多数人都是在“帮倒忙”。
“帮倒忙”之一:扶起来
有些心梗患者发病时会因为胸痛倒地,这时很多人会把患者扶起来,喂两口水胡撸胡撸后背。这样做很要命。吕树铮教授说,在何处发病都要立即平躺。因为心脏每分钟都在不停的做功,所以它是全身需要供血最多的地方,而平卧时身体供应给心脏的血液是最多的。冠状动脉本身就缺血,站和坐都会使心脏缺血更加严重。
专家提醒:疑似心梗发作第一时间原地平躺。
“帮倒忙”之二:给错药
在等待急救车来这段时间,很多家属都会给患者来一片硝酸甘油,吃一片胸痛不缓解,于是连着再来好几片。吕树铮教授说,这时吃硝酸甘油没错,但不应过多的服用。心脏有三支冠状动脉,如果是右侧冠状动脉闭塞,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这是因为右侧冠状动脉在心脏中担任了往肺中输血的重要任务,当右侧冠脉发生心梗之后,会造成右侧冠脉、左侧冠脉和肺的供血全都减少,也就没那么多血往全身走了,所以血压就会低。而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是扩张血管,所以这时候再吃硝酸甘油就会使血压越来越低。
专家提醒:硝酸甘油一片就好,不要吃太多。
“帮倒忙”之三:选乘120外的交通工具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心梗患者比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平均晚到医院2小时,这是因为脑卒中症状明显,能看到肢体不能动、口歪眼斜的症状。而心梗由于疼痛往往不剧烈,所以很多人却都是选择忍着。而且70%的患者不是急救车送来的,在心内科门急诊也经常见到很多患者是坐公交、打车、骑车来的。吕树铮教授曾经碰到过一位60岁男患者,胸痛难忍开车来医院,好不容易开到了医院,人却死在了车里。危险性可想而知。
专家提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乘急救车乘急救车乘急救车!
“帮倒忙”之四:
急诊条件下尽可能听医生的,不要和医生讨价还价。该手术就要立刻手术,紧急情况只有医生才能救命,你不是大夫,讨价还价耽误的不是医生,是你家人的生命安危。吕树铮教授说,时间就是心肌,越快来医院越好,虽然可能是“狼来了”白跑一趟,但也总比没命了强。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李冰冰事件还是范冰冰事件,大数据都说明中国的心梗抢救死亡率比欧美医院低,说明中国医生不仅比欧美医生尽心,而且在技术上也比他们好。
专家提醒:尽快通过120到达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是上策。
到医院后诊断心梗的必做检查
重要检查1:验血
1、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这个指标对预警心梗特异性很强,当心肌受到损伤的时候,肌钙蛋白会马上升高。这个指标非常灵敏,便于医生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患者老李,70岁,10年冠心病患者。前几天在家突发胸痛,就因为及时到医院查了肌钙蛋白,才保住了性命。当时肌钙蛋白都已经超出正常值10倍了。
2、心肌酶
但肌钙蛋白升高还会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发生肌溶解(肌肉损伤)后,它也会升高。因此,除了要参考肌钙蛋白指标之外,更应该关注心肌酶这个数值。
心肌酶特异性相比肌钙蛋白更高,不受其它因素影响。因此如果心肌酶升高,就可以立刻确诊心梗了。
重要检查2:心电图
一分钟的功夫心电图就做完了,打印出一堆高高低低的波形。那么这些波形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能看出心梗吗?
吕树铮教授说,如果做心电图的时候正好赶上心梗发作,或者您曾经得过心梗,医学上称作陈旧性心梗。那么心电图就能在这短短的一分钟之内,一目了然的抓住心梗的马脚。心电图在胸痛的时候会发生改变,胸痛一好转了,那么心电图就有价值了。而频繁的静息胸痛就是心梗的警告。
那么平时在体检当中也经常做心电图,这又能看出什么来呢?
心电图能给我们留下“证据”。这次的心电图与上次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如果波形出现变化了,那医生们就可以从中发现冠心病的信号。这就类似于您以前的一张照片,过了很多年以后一看,人还是这个人,但头发白了,这就对比出了年龄的变化。所以这每次的心电图报告,您可一定得留好了。
心电图也为下一步检查打下了基础。心梗的前兆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如果您总是感觉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症状:胸闷、胸痛、气短,再一做心电图发现啥事儿没有,那么这个时候医生就会为您做下一步有关心脏的检查。心脏的检查有上千种,还有一些有创检查。所以检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要从最便宜、最基础、最容易实现,对人体最没有损害的检查入手。所以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还是有必要做的。
【知识链接】颈动脉B超是预警心梗的重要检查
颈动脉在脖子这儿,离心脏还远着呢!那为什么颈动脉B超确是早期发现心梗的一个重要的检查呢?
吕树铮教授说,冠心病的心梗、心绞痛,绝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所以看颈动脉可以间接评估冠状动脉。如果颈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那么心脏的冠状动脉百分之八十就出事儿了。
那为什么要查颈动脉呢?因为在全身的动脉系统当中,只有颈动脉这个位置最表浅,超声能看见粥样硬化。而且颈动脉在全身的动脉血管当中离心脏最近,每时每刻又在往大脑供血。往往供血最多的地方最容易出事儿。
吕树铮教授特别提醒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非常有必要做颈动脉B超。如果颈动脉尚未发现斑块,可以每两年做一次颈动脉B超检查。如果发现了较大的斑块,就要马上到心内科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