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会议通知

6月30日 麻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议通知
2024-06-18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849

麻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议通知

项目编号 2024-18-01-023(京)

各位麻醉科医师:

2024年度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医科院系统病例讨论会将于6月30日上午9点,在北京医学会二层多功能厅举办。本次会议授予北京市1类继续教育学分1分。期待您现场参交会流。

会议信息

病例一:

一例左心辅助装置去除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病例二:

应用Aintree管辅助术后困难气管拔管一例

会议召集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申乐 教授

开幕式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力 教授

开幕式致辞: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晏馥霞 教授

会议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素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杨冬 教授

讨论嘉宾: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邹亮副主任(外科ICU)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于春华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波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晖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徐瑾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马宁教授(整形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兰岭主治医师

主办单位: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会议时间:

2024年6月30日上午 9:00-12:00

会议地点:

东单三条甲7号北京医学会

学分授予:

会议结束,凭好医生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卡,授予北京市一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分。

病例一

病例汇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

李轶楠 主治医师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36岁,170cm,73.5kg。主因“胸闷、喘憋14年余,左心辅助装置(LVAD)置入术后6年”,为行LVAD去除术收入院。

既往史:

患者14年前开始活动后出现胸闷、喘憋,不伴其他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肌重构治疗(具体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7年前就诊于我院门诊,超声心动图提示:LA 34mm,LV 74mm,LVEF 34%,酒精性心肌病,二尖瓣少量返流,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心功能减低,调整内科治疗方案如下,布美他尼 5mg bid,呋塞米 200mg tid,单硝酸异山梨酯 20mg qd,倍他乐克缓释片 47.5mg bid,地高辛 0.125mg qd,托伐普坦片 15mg qd,贝那普利 5mg qd,但患者胸闷、喘憋进一步加重,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夜间不能平卧,时有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反复入院治疗,并在病情进展期间,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6年前再次就诊于我院,超声心动图提示:LA 53mm,LV 77mm,LVEF 28%,心肌受累疾患,二尖瓣中大量返流,三尖瓣中大量返流,左右心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加用静脉强心、利尿药物调整,完善LVAD置入术前评估后,于2018年4月17日行“LVAD置入术+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 100mg qd、华法林 6mg qd、美托洛尔25mg bid、贝那普利 10mg qd,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内径较前明显缩小(LV 72mm→53mm),左心功能较前明显恢复(LVEF 28%→52%),二尖瓣少中量返流,三尖瓣功能良好,右心功能可。

临床诊断:

1.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辅助装置置入术后,心功能II级(NYHA分级) 2. 镇痛药物成瘾

术前检查:

血常规:

血红蛋白:119g/L

红细胞总数:3.97×1012/L

生化免疫: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7U/L

白蛋白:38g/L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12.7s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9.3s

余化验检查均无异常

经胸超声心动检查:

双房增大,左心功能正常低限,LVEDD 56mm,LVEF 50%,右心功能尚可,RVFAC 35%,二尖瓣前叶增厚,AP径40mm,中量偏心性返流,VC 5.4mm,EROA 0.14cm2,三尖瓣功能良好,LVAD血流通畅。

胸腹部CT:

右肺中叶渗出,考虑感染,双肺下叶少量索条影,左侧肾上腺腺瘤。

心电图:

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

心肺运动试验:

PVO2:22.9mL/min/kg(61%),AT:12.5 mL/min/kg(61%)

漂浮导管检查:

LVAD 1700rpm:CVP 10mmHg,PAWP 13mmHg,CO 4.8L/min,CI 2.55L/ml/m2;

LVAD 1500rpm:CVP 8mmHg,PAWP 17mmHg,CO 3.8L/min,CI 2.07L/ml/m2;

LVAD 1300rpm:CVP 9mmHg,PAWP 20mmHg,CO 3.5L/min,CI 1.9L/ml/m2;

拟施手术及麻醉: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心室辅助装置去除术+直视下二尖瓣成形术

麻醉过程:

术前评估患者,Mallampati分级II级,预测非困难气道,困难气管插管可能性较低。患者入手术室后,生命体征平稳,ABP 95/52(69)mmHg,HR 60bpm,SpO2 100%,予以纯氧6L/min面罩吸氧。常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麻醉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丙泊酚、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体外循环开始前,经食管超声心动检查:麻醉状态下,室间隔收缩幅度偏低,估测LVEF 35%-40%,RV-FAC 35%,二尖瓣中量偏心性返流,三尖瓣少量返流,PAP 23/11(16)mmHg。随后,二尖瓣位植入32#Edwards成型环,撤除LVAD后,顺利停机。ABP 109/59(80)mmHg,HR 83bpm,CVP 5mmHg,PAP 28/12(19)mmHg,经食管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左室不大,LVEF 50%,RV-FAC 35%,二尖瓣少中量返流,三尖瓣微量返流。血管活性药量不大,肾上腺素 0.05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 0.03μg/kg/min,硝酸甘油 0.6μg/kg/min,新活素 50μg/h。累计输注血制品,血小板2个治疗量,FFP 600mL,悬浮红细胞 4U,人纤维蛋白原 2g,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1200u。累计出入量,尿量 2610mL,出血720mL,晶体 2600mL。术毕安返ICU。

术后转归:

患者POD1早7:00拔除气管插管,POD7 转回普通病房。术后心功能尚可,LVEF 50-53%,LVEDD 53-55mm,右心功能略减低。

讨论:

1、如何对拟行LVAD去除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评估?以更好的预测或减少术后近期或远期的再次心力衰竭。

2、对于长期LVAD置入状态的患者来说,可能存在外周血管张力减低的情况,在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如果更好的平衡心功能与外周血管阻力之间的平衡?以更好地维持器官和组织灌注。

3、此类患者均有正中开胸史,如何做好紧急预案?在术中急性出血事件发生时,做好血液保护。

4、对于LVAD去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应如何开始并构建系统性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更好的保护双心室功能,降低再次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病例二

病例汇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

夏伟鹏 主治医师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20岁,184cm,72kg。烧伤后瘢痕18年,皮管形成术后6月,为行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

患者18年前不慎被烧伤头面部及上肢,于当地医院急诊治疗后愈合(具体不详),后遗留头面部及上肢瘢痕。患者先后于2022年10月在我院行右侧上肢扩张器置入术,2023年8月行左侧上肢扩张器取出、左上肢皮管成形术,2023年9月行右上肢扩张器取出、皮管形成、左侧上肢皮管转移、面部瘢痕切除整形、皮下瘢痕挛缩松解术,2023年11月行面部瘢痕切除整形术、皮下瘢痕挛缩松解术、皮管断蒂术、皮瓣转移术。2024年2月,患者在全麻下行“面部皮瓣转移、瘢痕切除,面部皮下瘢痕挛缩松解术,Z字成形术,双侧鼻翼沟成形术,双侧鼻翼肥厚矫正术,双侧鼻孔开大术”,术后恢复良好,右上臂皮管和皮瓣血运良好。

临床诊断:

1. 皮下瘢痕挛缩,头面部 2.皮管形成术后,右上肢 3.瘢痕,面部,烧伤及手术后

术前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6.81×109/L

血红蛋白:149g/L

血小板计数:228×109/L

C-反应蛋白:<0.5mg/mL

余无特殊异常

生化免疫: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11.9U/L

谷草转氨酶:14.8U/L

余无特殊异常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11.9s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8.0s

D-二聚体:0.21mg/L

胸部CT:

双肺未见明显异常。气管居中,管腔通畅,未见明显狭窄。CT所示气管最狭窄处直径约16mm,胸骨上窝至气管隆突长度约52mm。

心电图: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拟施手术及麻醉: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面部瘢痕切除整形术,皮下瘢痕挛缩松解术,皮管转移术,局部皮瓣修整术,面部皮瓣修薄术,Z字成形术,面部皮瓣转移术

麻醉过程:

术前评估患者,Mallampati分级II级,预测非困难气道,困难气管插管可能性较低。患者入手术室后,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17/57mmHg,心率67bpm,SpO2 99%,予以纯氧5L/min面罩吸氧。常规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右侧上臂皮管断蒂后转移至面部,经外科包扎固定后,全面部几乎被完全遮挡,造成拔管困难。继续小剂量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停止其余药物的使用,待患者呼吸逐渐恢复后,经气管导管喷入利多卡因3ml,后将Aintree管置入气管导管,在患者呼吸功能恢复、配合指令活动条件下,拔出气管导管,保留Aintree管于气管内,再经确认患者通气功能正常后,拔出Aintree管。

术后转归:

患者拔管后通气良好,送至AICU监护,4小时后转至普通病房。

讨论:

1、本例患者是否还有别的安全拔管方式

2、术后困难气管拔管的处理流程

3、Aintree管的应用指征、要点和注意事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