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LAMA5突变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罗宇凌 日期:2024-06-12 浏览量:265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12)

罗宇凌,梁颖,蒋也平,王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病二科

目的:结合病例报道和文献复习探讨LAMA5突变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分析我院肾病二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采用高通量测序(NGS)分析人类基因组中约2万余个基因的外显子区,用Sanger方法验证患儿及其父母外显子突变状态。同时对既往发表的LAMA5突变致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

结果:患儿为男性,320天,以尿检异常1月余收入我院,入院前1月余,患儿因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随机尿常规示尿蛋白(++)、尿潜血(+++)、血清白蛋白 26g/L、尿蛋白/尿肌酐 10.177g/gcr,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BP 92/48mmHg,全身无明显水肿,心、肺、腹、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37.7mg/(kg·d),尿蛋白/尿肌酐 9.15mg/mg,血清白蛋白 24.5g/L,肝肾功、电解质、补体、自身抗体、乙肝、艾滋梅毒均无异常;影像学检查:泌尿系超声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基因检测为LAMA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3626_3628delin sCCA(p.S1209_H1210delinsTN)、来自父亲,c.3604C>A(p.P1202T)、来自父亲,c.2845C>T(p.R949*)、来自母亲,见附图。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发布的基因序列变异解读指南、多种计算机辅助分析预测并结合临床前两个突变被定义为临床意义不明,并与后者突变(可能致病)构成复合杂合状态,三种突变均尚无相关文献报道。入院后予以依那普利、环孢素治疗近1月,尿蛋白转阴,尿潜血(++),尿蛋白/尿肌酐 1.05mg/mg。结合既往发表文献,LAMA5基因编码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层黏连蛋白α链,突变后可引起GBM结构和组成的异常。目前已报道的LAMA5突变致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全球共12例,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报道。1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11例为儿童,起病年龄3月到8岁不等,临床表现可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婴儿型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依赖型肾病综合征,个别可表现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已有部分突变位点在体外功能验证中成功证实LAMA5的截断变异可引起婴儿型肾病综合征。

结论:我们报道了国内首例LAMA5突变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在部分早发型或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检测中应该进行此基因的筛查。

(变异图谱略)

Baidu
map